由於我國和中國的特殊歷史關係, 培養漢語飜譯人才受到歷代朝廷的格外重視. 因此, 朝廷和譯官們作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 류하료흔다보귀적역사경험. 首先他們爲掌握實用的漢語口語, 編纂...
http://chineseinput.net/에서 pinyin(병음)방식으로 중국어를 변환할 수 있습니다.
변환된 중국어를 복사하여 사용하시면 됩니다.
https://www.riss.kr/link?id=A19692264
2002
-
700
KCI등재
학술저널
175-191(17쪽)
0
상세조회0
다운로드국문 초록 (Abstract)
由於我國和中國的特殊歷史關係, 培養漢語飜譯人才受到歷代朝廷的格外重視. 因此, 朝廷和譯官們作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 류하료흔다보귀적역사경험. 首先他們爲掌握實用的漢語口語, 編纂...
由於我國和中國的特殊歷史關係, 培養漢語飜譯人才受到歷代朝廷的格外重視. 因此, 朝廷和譯官們作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 류하료흔다보귀적역사경험. 首先他們爲掌握實用的漢語口語, 編纂了《老乞大》《朴通事》等會話敎材, 同時也爲掌握當時的標準語音, 曾派朝臣赴華多次, 一心觀察當時的漢語音韻. 但在韓中外交關係上譯官所負的重要責任相比, 譯官培養事業其效果竝不十分理想, 우기역관적한어수평왕왕령조정단우. 世宗大王創制了“訓民正音”, 특별중시타적표음효능, 下令朝臣編纂漢語韻書, 諸如《洪武正韻譯訓》《四聲通考》等, 以助司譯院的譯官們掌握漢語語音. 申叔舟是當時負責此事業的朝廷大官, 他自己曾多次步踏中國燕京, 遼東各地, 對當時的標準漢語非常地了解. 好在他留下了不少言論, 說明當時漢語的音韻特徵, 這對我們推論當時15世紀漢語的性質和音韻系統, 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本文就此等觀點, 特以討論他的《洪武正韻譯訓·序》和《四聲通考·凡例》兩篇文章中有關漢語音韻的幾條言論, 導出一些比較有質量的結論如下: 第一, 當時中國語有幾個類型, 其音韻體系相異, 如: 北方音↔中原俗音↔中原字音(雅音)↔南方音 第二, 當時標準中國語的音韻特徵如下: 1. 舌上音已正齒音化了. 2. 敷母已歸倂于非母. 3. 濁音聲母的淸音化尙未完成. 4. 肯定入聲韻尾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