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秧歌,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 其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说, 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先行论文<析论有关伞头秧歌的由来和传承过程...
http://chineseinput.net/에서 pinyin(병음)방식으로 중국어를 변환할 수 있습니다.
변환된 중국어를 복사하여 사용하시면 됩니다.
다국어 초록 (Multilingual Abstract)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秧歌,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 其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说, 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先行论文<析论有关伞头秧歌的由来和传承过程...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秧歌,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 其样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于其起源问题的探说, 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先行论文<析论有关伞头秧歌的由来和传承过程议论问题>一文中, 对有关秧歌起源问题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并提出了今后讨论的大致方向。通过分析郭丕汉、王杰文等主要中国学者, 和金光荣、闵惠兰等国内学者的论文视角的特点, 提出了笔者自己的初步意见。本稿继承此议论观点,来进一步探讨秧歌的源流问题,主要通过批判南北秧歌不同起源论点的错误,并加以讨论现今秧歌所呈现的仪式性与娱乐性在秧歌形成过程上是否有先后的问题,以及通过分析有关秧歌由来的传说内容,探索其内涵意义。以席军、张杰为代表的部分硏究者认为,南方秧歌起源于江南农村劳动的田歌, 北方秧歌则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 应称为“阳歌”, 因此将两者统称为“秧歌”就有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只根据現今演行的内容形式来判断说明秧歌的起源问题, 是不可采取的。因为秧歌的传承, 不论起源于南方或者北方, 其方式不是通过单一或唯一的形式以及路径, 而是用杂种交配的方式保存其生命力。我们探索秧歌的起源、形成、变化过程时, 应注意到这些“错综变化”的路程。除此之外, 康保成则主张北方秧歌是西域“姎歌偎郞”和汉族舞蹈结合的结果, 这些论者共同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秧歌随着各时代、地域又有阳歌、姎歌、央哥、扬高、羊高、迎阁、英歌、莺歌、因歌等别称, 只根据“阳歌”和“姎歌”的字面意思进行“望文生意”式的解释, 结果只能造成根据不足, 主观性论断浓厚。因此,这一观点笔者不可接受。通过综合有关文献记载与民间艺人所传承的传说内容, 对于秧歌的由来问题, 笔者认为: 第一, 形成期阶段的初期秧歌, 是主要在南方农村现场以“揷秧歌”形式形成的。第二, 这种初期秧歌, 同时有狂欢的娱乐性和祈愿丰收的仪式性, 由于这两点特性,秧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农闲期”的迎春仪式, 之后就不再是劳动现场的唱歌, 而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仪式过程”中的一种节目。在这过程中, 有添加少数演出者公演方式的简单的演行形态的可能性。第三, 进入到迎春仪式后, 添加简单的动作,例如以歌唱为主的演行方式,受到其它迎春仪式, 特别是驱疫目的的祭祀性仪式中多样的歌唱、舞蹈的影响,逐渐变成歌、舞、戱综合形公演方式, 最后成为现在的公演方式了。因此, 笔者认为现行秧歌里的祭仪成分, 不是直接继承前代大傩等祭仪形式, 而是秧歌从宋代以后其娱乐性越来越浓厚, 为了克服官方社会的排斥, 积极吸收别的演行仪式中的“严肃要素”, 以达到“适者生存”的结果。
참고문헌 (Reference)
1 민혜란, "중국광장예술의 역사적 발전과정 및 전개양상" 중국어문학연구회 (42) : 331-353, 2007
2 張 蔚, "鬧節: 山東三大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性"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9
3 大德ㆍ寧佑, "陝北秧歌淵源探索" (3) : 1985
4 李開方, "陝北秧歌淵源初探" (3) : 1985
5 김광영, "秧歌와 農樂 비교연구 - 그 起源을 중심으로" 중국인문학회 32 (32): 285-307, 2006
6 康保成, "秧歌與陽戱" (6) : 1998
7 薛亦氷, "秧歌源流辨析" (3) : 1985
8 陳建華, "秧歌是自身血統還是外來文化: 與康保成先生商榷" (3) : 2009
9 丁一波, "秧歌探源" (2) : 2001
10 藍 凡, "秧歌ㆍ花鼓ㆍ采茶與灘簧考辨" (1) : 2005
1 민혜란, "중국광장예술의 역사적 발전과정 및 전개양상" 중국어문학연구회 (42) : 331-353, 2007
2 張 蔚, "鬧節: 山東三大秧歌的儀式性與反儀式性"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9
3 大德ㆍ寧佑, "陝北秧歌淵源探索" (3) : 1985
4 李開方, "陝北秧歌淵源初探" (3) : 1985
5 김광영, "秧歌와 農樂 비교연구 - 그 起源을 중심으로" 중국인문학회 32 (32): 285-307, 2006
6 康保成, "秧歌與陽戱" (6) : 1998
7 薛亦氷, "秧歌源流辨析" (3) : 1985
8 陳建華, "秧歌是自身血統還是外來文化: 與康保成先生商榷" (3) : 2009
9 丁一波, "秧歌探源" (2) : 2001
10 藍 凡, "秧歌ㆍ花鼓ㆍ采茶與灘簧考辨" (1) : 2005
11 席軍ㆍ張杰合, "秧歌’應是‘陽歌’" (3) : 1994
12 洪 飛, "秧歌 簡述" (10) : 1982
13 胡晶瑩, "秧歌"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9
14 李北達, "民間舞蹈"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6
15 王杰文, "民間社火"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6
16 孫景琛, "北京傳統節令風俗和歌舞"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6
17 譚妮如, "元明淸時期 禁毁 小說·戱曲 硏究" 전남대 2008
18 康保成, "儺戱藝術源流(제2판)" 廣東高等敎育出版社 2005
19 王杰文, "儀式∙歌舞與文化展演―陝北∙晋西的 傘頭秧歌 硏究" 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6
20 양귀숙, "傘頭秧歌의 유래와 전승 과정에 관한 논의 검토" 중국인문학회 (41) : 361-380, 2009
21 王克芬, "中國舞蹈發展史(修訂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22 羅雄巖,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敎程" 中國戱劇出版社 1994
23 金 秋, "中國傳統文化與舞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24 郭丕漢, "<傘頭秧歌源流探索>, ≪傘頭秧歌精選≫" 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3
학술지 이력
연월일 | 이력구분 | 이력상세 | 등재구분 |
---|---|---|---|
2024 | 평가예정 | 재인증평가 신청대상 (재인증) | |
2021-01-01 | 평가 | 등재학술지 선정 (계속평가) | |
2020-12-01 | 평가 | 등재후보로 하락 (재인증) | |
2017-01-01 | 평가 | 등재학술지 유지 (계속평가) | |
2013-01-01 | 평가 | 등재학술지 유지 (등재유지) | |
2010-01-01 | 평가 | 등재학술지 유지 (등재유지) | |
2003-01-01 | 평가 | 등재후보학술지 선정 (신규평가) |
학술지 인용정보
기준연도 | WOS-KCI 통합IF(2년) | KCIF(2년) | KCIF(3년) |
---|---|---|---|
2016 | 0.13 | 0.13 | 0.18 |
KCIF(4년) | KCIF(5년) | 중심성지수(3년) | 즉시성지수 |
0.18 | 0.18 | 0.368 | 0.04 |